当代中国交响佳作如何更多被听见 全国业内名家学者沪上共话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8-03 19:15:49来源:文汇报
汇聚中国音乐界顶尖力量,“时代交响——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日前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围绕“新时代的音乐‘新’在何处?”“中国音乐在世界艺术格局塑造中何为?”两大核心命题,叶小钢、杨燕迪、尹波等20余位名家、学者展开深度探讨。

“真正优秀的交响乐得走进人民心里,融入世界文化——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而是让广大听众一听就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认为,中国交响乐在西方技术上已做得很好,现在更要创作出让中外听众“一想到就有旋律涌进脑海”的作品——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

今年4月12日至5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既要演好西方经典,更要演好中国自己的作品。展演汇聚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等10家全国优秀乐团,奉献20场高水准音乐会,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发展成果,助推优秀音乐作品和人才蓬勃涌现。

让真正入心入脑的作品“不只演一次就压箱底”


【资料图】

叶小钢以犀利视角点破当下交响乐创作瓶颈:“近40年来,中国音乐家在作品的风格探索性上已无愧于历史,但我们需要留下像《梁祝》《黄河》这样真正入心入脑的作品。”他坦言近期评审新作时感受到的遗憾——概念化、技术老化或过度复杂化的倾向,与广大观众的需求形成错位。叶小钢更是以自身经历揭示行业痛点——他2005年创作《大地之歌》时,有一个乐章因过度追求节奏的实验性,遭指挥家余隆直言“考指挥”,直到十年后上海交响乐团录制该作时,尽管乐团水平技术高超能把作品录下来,但也让叶小钢进一步思考:今天的交响乐如何在技术上无懈可击,又能让老百姓听得懂,还能在音乐史上有地位?

如何让当代中国交响曲佳作被更多人听见?中国音协副主席、哈尔滨音乐学院原院长杨燕迪提出“保留曲目机制”的破局之道。他以俄罗斯音乐崛起为例:“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现在能占据全球乐团曲库核心,关键在于通过舞台实践完成经典化。”杨燕迪呼吁,建立中国交响乐保留曲目库,推动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作品进入常态化演出体系,不让叶小钢、陈其钢、谭盾等人的优秀作品“只演一次就压箱底”。

中国交响乐团通过实践响应这一理念。据副团长尹波介绍,国交新乐季推出四部重磅委约作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交响乐团牵头联合14家交响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交响曲《大乐同和》;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委约作曲家唐建平创作交响音画《故宫》《第三交响曲——献给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以黄河文化为题材委约作曲家张千一写下交响诗画《碛口》;复排叶小钢上世纪80年代的成名作《地平线》。“传播的关键在于反复演,联合十几家乐团分摊委约成本,单部作品可以至少巡演20场。”尹波表示,多团联合委约模式,破解了单团演出频次受限的困境。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焕新作品当代生命力

“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要在敬畏传统中寻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基因密码,激活其现代生命力,用新表达承载中国价值。”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以实践印证理念。该团创排的《海上生民乐》赴海外巡演40余场,外国观众评价其“融合东西方、连接过去与未来”。2024年,上海民族乐团携手腾讯音乐打造了全国第一台由AI创作的国乐音乐会《零·壹|中国色》,以传统中国色为主轴并由AI进行音乐生成,再由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把算法转换为充满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表达。《零·壹|中国色》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破圈传播——数字专辑收获6600万的总曝光量,相关词条微博热搜突破4300万。

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龚天鹏的人生历程,也是对艺术向新而生的生动注脚。这位90后直言:“写音乐首先要真诚,真诚表达远胜技术包装,要知道中外听众听音乐时,在乎的是刹那间的感动和震撼。当我在创作主旋律作品时,其实也是在释放我本质的灵魂,这也是最令我自豪的一件事。”

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认为高质量交响音乐创作需具备三要素:复杂性,即使是动听的音乐在技术上也可以是复杂的;戏剧性,依托构建作品的冲突性体现思辨精神,以表达新时代伟大的精神内涵;中国性,既包括在内容和音乐风格上体现民族性,更需中国作曲家群体在思想观念与技巧上有所创新,为中国音乐自主知识体系奠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湘林补充了交响乐创作的“三个面向”坐标:面向现代化需借新技术重构表达,面向世界要在本土基因与全球共识中寻求融合并勇于创新,面向未来则要探索虚拟现实、跨界融合的新可能。

以东方意蕴讲好中国故事,架起人类共通的情感桥梁

如何提升中国交响乐作品的海外影响力?“中国交响乐应追求与国际乐坛的共振性,而非简单展示差异性。”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指出核心矛盾:莫扎特、贝多芬作品被中国乐团频繁演奏,但中国作品鲜少进入国外乐团常规乐季。“上交委约的新作《中国厨房》就以享誉世界的中国饮食文化为切口,以期降低未来海外传播时的文化隔阂;我们也曾努力推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中国作品进入国际音乐比赛的指定曲目,让海外音乐人通过演奏理解中国。”

多位从业者都指出,新时代的音乐创作须具备鲜明的“中国美学精神”,以独特的东方意蕴讲好中国故事,用音乐架起人类共通的情感桥梁,使中国音乐真正成为沟通心灵、凝聚共识的世界语言。当《海上生民乐》的东方韵律引发西方观众“想去中国看看”的向往——这些实践印证着座谈会的前瞻洞察:中国音乐的全球传播,正在从“差异展示”迈向“价值共鸣”。

标签:

最新
  • 当代中国交响佳作如何更多被听见 全国业内名家学者沪上共话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

    汇聚中国音乐界顶尖力量,时代交响——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座

  • 今日视点:中国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

  • 辽宁:国企民企融通发展 共同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企民企融通发展暨新能源领域产需对接活动7月2日在沈阳举行。本次活

  • 康缘药业:以智能制造引领行业新发展

    在中药产业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当行业聚焦点普遍集中于研发投入与创

  • 2025年水处理混凝与消毒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昆山举办

    14日至15日,以水处理混凝与消毒技术创新赋能产业绿色转型为主题的2

  • 异国他乡“粽”是情 海外华文教师的文化坚守

    端午节前夕,泰国曼谷培知公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

  • 孙颖莎创历史最高积分 国际乒联公布最新世界排名

    世界乒联公布2025年第22周排名。女单方面,凭借多哈世乒赛冠军的优

  • 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在河北安国开幕

    25日,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暨2025中国·安国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会(

  • 福建京剧武生李哲赴沪“竞梅” 折子戏专场尽显武戏魅力

    啊嘿……近日,福建京剧武生演员李哲以武韵风华京剧折子戏专场竞逐

  • 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

  • 国内大豆油期货行情怎么样?国内大豆油期货行情

    2025 年 5 月 9 日,国内豆油期货主力合约呈现上涨态势。大连

  • 中国在建单体规模最大塔式光热项目已完工80%

    17日,记者探访中国在建单体规模最大塔式光热项目中广核德令哈200兆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国标公布 明年施行

    记者今天(4月1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

  • “诗酒山河 醉美古井”——古楼明全球诗歌征集大赛启动!

    2016年,古井贡酒和黄鹤楼酒战略合作,双名酒品牌再上层楼!2021年

  • 和机器狗赛跑、在科考船上课 这些中小学科学课太酷啦!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这个学期,很多前沿AI

  • 电影《遥远的普若岗日》杀青 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电影《遥远的普若岗日》在拉萨杀青

  • 旅游
    • 中欧双方同意继续推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谈判

    • 世界快报:永续债的特点是什么?可续债和永续债的区别是什么?

    • 实时:西峡法院举行“月圆中秋 情满西法”中秋主题活动

    • 电影中的杀青是指什么意思?茶叶杀青什么意思?